Expert View

  • 黃錦輝倡八達通設人民幣錢包 推跨境數碼支付

    Media: 頭條日報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就促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及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提出建議。
  • 預算案資助及時 創科園上馬要快

    Media: Sing Tao Daily
    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新鮮出爐,第九十至一百一十二段提出多項創新科技建議,當中五項是今年推出的新措施,涉超過一百億元的額外撥款。與往年的《預算案》相比,這數目不算多,但在政府去年有巨大財赤的情況之下,對創科投資沒大增長是可以理解的。
  • 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

    Media: Master Insight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推動創科投入100億,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初創公司缺銀根政府須加大投放成及時雨,但河套區發展要到2024年才開始實太遲。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 疫下財政緊絀 政府續支援創科

    Media: HKET Daily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1-2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以稱《預算案》)演辭中建議「提振經濟」,並提出多項創新科技措施(見演辭第90至112段),計劃在未來3年內會額外撥款約100億港元,推動教育、大學生實習和電子政務,以及加大力度支援初創企業及創科基金。
  • 強制用「出行」App必要 須有充足配套

    Media: Sing Tao Daily
    由於近日疫情有緩和迹象,政府於「人日」(大年初七)向市民送大禮,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在有條件之下重開美容院、健身中心、戲院、娛樂場所等,而且食肆的約束也鬆綁,堂食人數由每枱兩人增加至四人,以及開放時間由晚上六時延長至十時。剛過去的聖誕節、元旦、春節、情人節等普天同慶的日子,不少市民都無奈地困在家中,普遍而言民眾都非常歡迎這些安排,特別是對於那些「無飯家庭」更是興奮不已。筆者也十分支持,然而在實施時,政府可能會面對以下的的挑戰:
  • 建智慧城市不僅看錢 民眾安全同樣重要

    Media: HKEJ
    世界各地正積極發展「智慧城市」,愛沙尼亞是成功的典範,譽滿全球。香港也非常進取,政府去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六個發展範疇,並具體提出130多項措施,當中包括約70項現時仍在落實或正持續進行、2017年底《藍圖1.0》所推出的措施。雖然政府在努力,但香港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進度,與廣州及深圳比較的確較為落後,特別在「智慧經濟」範疇尤其顯著,例如移動支付在穗、深已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踏入2021年「新冠疫情」未見緩和跡象,在迫切情況下,政府未來工作主要集中在抗疫防疫是意料中事,但香港「智慧城市」建設恐怕又會被拖延。在缺少時間的限制之下,筆者建議政府先聚焦解決一些內地的「短板」
  • 善用八達通 促數碼人幣跨境

    Media: HKET Daily
    內地第二批數碼人民幣試點城市,包括上海、海南、長沙、青島、大連及西安等,已開始籌備活動。去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開放40周年,該市成為首個大規模數碼人民幣的試點,深圳市政府以紅包方式,向5萬市民發放合共1,000萬元,鼓勵市民多以數碼人民幣消費。上海市於今年1月5日則以另類方式推行,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同仁醫院以「可視卡」形式,發行數碼人民幣錢包予醫生,讓他們在院內使用。
  •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未融入大灣區 須達至安全、共融、可信目標《灼見財經》

    Media: Master Insight
    特區政府就智慧城市藍圖提出工作綱要,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應探討智慧生活如何融入大灣區,及利用河套區實驗嶄新智慧城市,更重要是不能忽視數碼安全及信任問題。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 【科技直talk】盡快推藍牙傳送 擴大下載「出行」App

    Media: Sing Tao Daily
    「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的目的是讓市民記錄曾到何處,如果該地方有人染疫,下載者可收到通知,知道自己有感染風險。現時參與計畫的商戶約六萬多戶,而用戶下載的數目約四十餘萬次,然而,推行這措施未必能有效防疫,因為用戶掃描商店二維碼的行為是自願性質,不少用戶嫌麻煩往往過門而不掃。創科局正與大學合作研究,把二維碼(即商店、交通工具的記錄)以藍牙推送至用戶手機內 。這技術去年已於新加坡實施,證明對防疫有很大幫助,當局應加快推行,並全力將應用程式擴至全民下載,才可發揮功效。
  • 「後新冠」新常態 科技發展以人為本

    Media: HKET Daily
    過去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及人類生活摸式,各地民眾自願或被限制多逗留在家中,減少社交接觸已成為全球社會的「新常態」(New Normal),在家工作、視頻會議等活動,對大眾而言已經習以為常。疫情至今未有受控的迹象,而且有專家認為,人類未來要適應與新冠肺炎和其他新變種傳染病毒共存,所以由疫情衍生的「新常態」將會持續。多間國際科技經濟顧問公司預測,2021年全球創新及科技發展將會聚焦於提升普羅大眾及各行企業,在「後新冠」生活與作業的舒適度及便捷度。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