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去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鼓勵大學團隊聯同業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昨日公布獲創新科技署「產學研1+計劃」資助的7個項目,涵蓋先進工程、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
資助本地大學研究團隊將科研成果轉化的「產學研1+計劃」早前公布首輪申請結果,中大共7個項目獲批,為各院校之冠,當中3個項目涉及電機及電子工程,2個項目為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其一獲批項目「普及化手術機械人系統」的團隊昨表示,計劃運用資金推動到歐洲進行真人臨牀測試,盼幫助更多病人。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早前公布首輪「產學研1+計劃」申請結果,以促進大學科研成果產業轉化,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共有七個項目獲資助,為各大學中最多。中大相關團隊昨日分享了獲資助項目的內容及未來計劃。由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教授歐國威領導的「普及化手術機械人系統」,專注於開發第一代多端口腹腔鏡手術機械人,可應用於泌尿科、婦科和普通手術,為外科醫生提供精確且直觀的操作方式,從而提升手術質量和效率。
中大研究團隊領導的7個項目,獲得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首屆「產學研1+計劃」的資助,在本地院校中數量最多。中大今日舉行(4日)記者會,邀請7個項目的統籌學者介紹項目內容及未來計劃。中大協理副校長黃俊文表示,此次中大獲資助的7個項目,涵蓋先進工程、生物醫學以及生物技術等多個創新領域。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為我們點評財爺陳茂波在創科舉措着墨是否足夠。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教育科技」(EdTech)的目標是提升教與學的效率,是學界持續發展的關鍵工具。教育界採用科技來優化教與學大有先例。
政府於上周五(8日)公布《香港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政策宣言》,筆者表示歡迎,認為《宣言》能夠為數據應用及管治,以至人工智能(AI)持續發展,確立清晰的執行方向。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炙手可熱,應用前景極為廣泛。那麼,什麼是人工智能呢?這對未來的創作環境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ulty of Engineer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