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良師甘當「榴槤」 無懼學生討厭

    Media: Wen Wei Po
    近年社會尊師重道風氣日淡,尤其是大學校園,部分學生自以為「顧客至上」,要求學得容易及舒適,否則老師或要面對各種投訴及負面評核。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李浩文卻一直以學生能真正得益為先,態度嚴厲、教材難度大且要求亦高,希望學生能以所學回饋社會。
  • 藉《三國演義》教工科 中大兩教授獲獎

    Media: Ta Kung Pao
    玩“三國演義”為背景的遊戲,就可以學好電腦編程?作為心理治療師,要治療別人要先嘗試治療自己?今年獲得中大“2017年度博文教學獎”的李浩文和的蘇可蔚告訴你,改變教學方式,學生的收穫真的可以很不同。
  • 從學生角度講課 兩教授獲中大教學獎

    Media: Sing Tao Daily
    知易行難,中文大學博文教學獎兩位得獎教授不約而同分享,由自身經驗出發,助學生理解和應用課堂知識。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可蔚把「自我實踐」心理學理論融入教學,過程中體會學生做功課的難處;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李浩文以往讀書成績不算突出
  • 中大生研發甲流病毒一小時現形 有望應用於禽流感測試

    Media: Apple Daily
    踏入冬天,又是社區爆發流感或禽流感的高危季節,盡快確認病源可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近年研發各種流感病毒測試成大趨勢,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便成功設計一款甲型流感快速測試方法,最快可於一小時內得出檢測結果,更只需簡單收集病人的唾液已能進行測試,不但為流感病毒快速測試技術發展帶來新方向,更有望應用於測試禽流感病毒。
  • 11院所聯袂展示最新研發成果 港醫療智能莞科技周受捧

    Media: Ta Kung Pao
    由香港中文大學工程院院長汪正平統籌的“智能化太陽能技術、採集、存儲及應用”項目,耗資7600萬港元,20多位來自香港中大、理工大學、科技大學及港大跨學科、跨院校學者共同合作。目前已在香港中文大學和聲書院頂層設示範基地,在今年5到8月內,由此係統生產的電力共1.36萬度,相當於電費約1.54萬港元。由此推算,該系統可在一年內為書院節省4萬港元電費。
  • 中大研納米機械人殺癌細胞

    Media: Oriental Daily News
    導入納米機械人於人體內進行檢測及治療的醫學科技即將實現。香港中文大學、南韓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昨宣布成立「創新醫學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將納米技術帶到臨床階段。未來醫生可透過磁力導航的導管植入人體心臟及腸道,釋出納米機械人深入以往檢查儀器未能進入的微細位置檢查或送藥,甚至殺死癌細胞。
  • 中大研納米機械人 直達消化道治癌

    Media: Sky Post
    消化道疾病漸趨普遍,胃癌、食道癌、大腸癌更位列全球10大癌症殺手。中大團隊研發微米及納米機械人,治療消化道疾病包括癌症,利用磁力操控,導航機械人準確到達管道病發位置,傳送藥物、釋出熱能移除癌細胞,或拍攝影像以助診症,治療時間料可節省一半,亦可減低對醫生技術的依賴。
  • 編程式獲獎學生再出戰 「港府投放資源不足」

    Media: Oriental Daily News
    兩港生早前參加「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資訊科技組」比賽,雙雙勇奪銀獎,下月將再出戰在南韓舉行的「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比賽」。二人均在中學時代獲啟蒙,對編程產生興趣,他們直指港府投放資源不足,令資訊科技發展不成熟,他們需靠中學師兄傳授知識,及上網和閱讀外國書籍自學。
  • 「編程」重燃學習興趣 港生挑戰大型國際賽 上網自學 參賽鍛煉

    Media: Sing Tao Daily
    比賽不僅是鍛煉,更是重拾學習興趣的契機。畢業於培正中學的黃梓駿及黃亦駿,今年代表本港在「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贏得銀牌。兩人坦言對傳統理科興趣不大,中學成績得過且過,但投入編程後,不僅上網自學,更積極參加民間非正式比賽鍛煉。他們現就讀中文大學工程學院,下月將再度為港披甲,出戰規模最大的編程賽事「ACM國際程式設計比賽」。
  • 奪國際獎中大生嘆港不重編程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第二屆「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比賽上月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4 名中文大學學生在比賽中獲得銀獎。獲獎的中大工程學院一年級學生黃梓駿及黃亦駿均表示,雖然香港有推行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學,惟本港對編寫電腦程式重視不高,而學生及學校普遍注重既定的學科如數學及物理科等,坦言期望日後在外國發展。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