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搬運機器人 助企業年慳$30萬

本港欲發展再工業化,有中大教授帶領團隊成功研發智能搬運機器人,一架搬運機器人可代替約3名搬運工人,一年可減省約20至30萬元,主攻製藥、衞生用品製造業及航空業,最近獲創投基金注資逾1,500萬港元,計劃進軍內地市場。

Date: 
Thursday, April 28, 2016
Media: 
Sky Post

中大研發無人叉車每架省三人

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團隊取得商品化成果,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及研究生團隊成立公司,研發出視覺導航智慧搬運系統,最近獲創投基金注資1500萬,將積極進軍內地市場。公司生產的自動導航叉車,獲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應用;公司亦跟本港航空公司商討合作,冀產品今年內可應用於香港機場。

Date: 
Thursday, April 28, 2016
Media: 
Ta Kung Pao

中大教授研搬貨機械人公司市值過億

中文大學成立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為學生或科研人員提供成立公司的意見,又為他們介紹基金經理籌集資金,協助他們將科研成果商品化。芸芸產品之中,尤以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教授、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雲輝及其團隊所研發的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最為成功,獲創投基金注資逾1500萬元,現公司估值約1.5億元人民幣(約1.79億港元),進軍內地及海外市場。

Date: 
Thursday, April 28, 2016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CUHK Members Visited Institutions in South Korea

Date: 
2016-04-28
Thumbnail: 
Body: 

A delegation led by Prof. Joseph Sung, Vice-Chancellor of CUHK, visited institutions in South Korea in April 2016. The delegation included Prof. Wong Ching Ping, Dean of Engineering and Prof. Lui Chi Shing John, Associate Dean (Research) of Engineering.

They visited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Yonsei University, Korea University, Hanyang University and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d fruitful discussions regarding academic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Prof. Wong Ching Ping and Prof. Lui Chi Shing John (from left)

 

Filter: Dept: 
Faculty
CSE

中大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成立

香港中文大學為鳴謝天石集團有限公司對中大機器人研究所的捐助,特別將研究所命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天石機器人研究所」。 命名典禮日前在該校祖堯堂舉行,由天石集團戰略委員會主席肖建華、中大校長沈祖堯、副校長張妙清及研究所所長劉雲輝主禮,並邀得IEEE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田所諭致賀辭。
Date: 
Wednesday, April 27, 2016
Media: 
Wen Wei Po

作育英才:美深造12年返港 盼啟蒙科研人才

蔡宗衡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年輕科學家,非常感謝父母支持自己從事當時不被看好的科研工作,到美國進修深造,一去12年,終學成歸來,期望善用知識回饋本港社會,啟蒙學生、作育英才。

Date: 
Thursday, April 21, 2016
Media: 
Wen Wei Po

Hong Kong not nurturing its scientists or their research, says winner of Croucher Innovation Award

Hong Kong is failing to recognise and support home-grown scientists and their research, said a winner of a HK$5 million grant for promising research.

Date: 
Thursday, April 21, 2016
Medi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生物納米技術 冀助治療腎病

80後年輕科學家、中大首位「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得主蔡宗衡,針對慢性腎病治療技術,解構體內「生物納米」相互作用,希望在5至10年間成功發展納米粒子輸送技術偵測及治療腎病。他又冀港府投放更多資源予年輕一代及發展「香港製造」科研工作。

Date: 
Thursday, April 21, 2016
Media: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十優」科學家冀政府大力推科研

剛獲頒今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的中大電子工程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蔡宗衡,背景大有來頭。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的他,二○○○年在中學會考考獲十優佳績,隨後負笈美國取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作為「八十後」年輕科學家,蔡宗衡認為,隨着創新科技局及港科院成立,有助鼓勵年輕人投身科研及增加港產科學家的交流,但直言社會經濟結構已改變,倘若政府不大力推動,將會失去不少科研專才。

Date: 
Thursday, April 21, 2016
Media: 
Sing Tao Daily

年輕學者奪前瞻科研獎 納米粒子送藥至腎臟

腎病一般沒有徵兆,當發展至末期腎衰竭時,患者只能靠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中文大學學者成功發現一種納米粒子與腎臟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作用,有助日後發展納米粒子輸送技術,將藥物可針對腎臟直接送藥,讓患者可及早治療,減低他們的痛苦。有關研究更獲得2016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Date: 
Thursday, April 21, 2016
Media: 
am730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