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中大研新顯微鏡3D觀察神經細胞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科學家對神經細胞的結構和網絡,以及細胞之間信號傳遞模式一直所知不多,原因是未有辦法詳細記綠神經細胞群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香港中文大學最近成功將三維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顯微鏡,可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成像,記錄神經細胞之間的互動,料將可對科學家研究青光眼等視覺神經疾病的成因有重大貢獻。
  • 中大研發首台3D顯微鏡 冀助診治視神經

    Media: AM730
    青光眼目前仍是無法修補受損神經的眼疾,亦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中大的工程學院將3D全息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它能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成像,有助觀察神經細胞及整個視網膜。工程學院又與中大醫學院合作進行實驗,期望透過新儀器可以進一步了解青光眼的病因,診斷及監察視神經和視網膜疾病。 
  • 中大研3D技術診斷青光眼成因

    Media: Sing Pao
    青光眼是全球導致不可逆轉失明的主要原因,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與其團隊,成功將3D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igital Holography-based Two-Photon Excitation,簡稱DH-TPE)顯微鏡。其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成像,記錄神經細胞之間的互動,有效追蹤及診斷青光眼病變成因。
  • 中大3D顯微鏡 記錄細胞互動

    Media: Wen Wei Po
    目前傳統顯微鏡不能解析活體組織中複雜的細胞網絡,只能提供平面影像,限制了科學家對神經細胞的結構和網絡,以及細胞之間信號傳遞模式的了解,窒礙了相關醫學研究。為了打破局限,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可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影像,記錄神經細胞之間的互動,成本亦較商用的雙光子(TPE)顯微鏡低三分之一。目前團隊正與中大醫學院合作,共同研究青光眼的發病機制。
  • 中大研3D顯微鏡揭青光眼成因

    Media: Headline Daily
    青光眼是頭號致盲殺手,惟礙於傳統顯微鏡所限,難以作詳細的細胞研究。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陳世祈教授及其團隊,最近成功將三維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有助科學家研究青光眼等視覺神經疾病的成因。
  • 掃描3D成像顯微鏡助診青光眼 中大研發全球首台

    Media: Sky Post
    青光眼是全球導致失明不可逆轉的主要原因,惟因傳統顯微鏡只能做到平面掃描,不能有效分析立體細胞組織的病變原因。中大工程學院將三維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鐳射顯微鏡,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可掃描視網膜立體成像,相信未來可有效追蹤及診斷青光眼病變成因。
  • 中大助港成亞洲AI研發基地

    Media: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科技發展正朝人工智能(AI)方向推進,上月初北京成立半官方機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庫,本港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兼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獲邀為首批專家之一,更是唯一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黃受訪分享本港AI發展,指中大致力六大範疇研發,包括其專長的語言訊息檢索和社交媒體分析、人臉辨識、機械人等,他會利用成為智庫成員的機會把本港的科研成果通過智庫推向國際,冀助香港成為亞洲AI研發基地。
  • 國家AI學會 中大學者入選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庫上月公布專家名單,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兼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圖)是唯一入選本港學者,他將與世界各地專家交流,推動中國人工智能長遠發展。
  • 學者:香港在國家人工智慧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

    Media: China News Service
    據香港《文匯報》消息,在剛公佈的中國人工智慧學會(CAAI)智庫專家名單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兼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入選為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組別專家,成為唯一入選的香港土生土長的學者,將為國家人工智慧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  
  • 「港產」學者為神州AI獻策

    Media: Wen Wei Po
    在剛公佈的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智庫專家名單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兼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入選為「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組別之專家。首批入選專家共有61人,黃是唯一本港土生土長的學者,他將與一眾內地及海外院士、科研院所資深研究員及全球知名大學教授互相交流,為中國人工智能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