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新義肢奪獎望成品化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兩組隊伍在「挑戰盃」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中,各以「動力型膝下義肢」及「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分別奪得二等及三等獎,其中前者已完成基本臨床測試,有望成品化推出市場。
Date: 
Tuesday, August 1, 2017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助截肢者更省力 中大兩研究獲創新獎

將創新研究投入醫學應用,是提升醫療服務的重要一環。有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研究生開發「動力型膝下義肢」,內設並聯彈簧將力量儲存及釋放,經測試證明可讓用家走路更省力,步態更自然。同系畢業生受蚯蚓爬行啟發而開展「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計劃,研發直徑僅18毫米的半自動軟性仿生機械人,透過充氣及放氣控制機械人於大腸行走和轉彎,未來有望提供安全又便宜的大腸癌檢查。
Date: 
Tuesday, August 1, 2017
Media: 
Wen Wei Po

醫學科研助病患治療 膝下動力義肢再起步

創新研究應用在醫學上冀令更適切協助病患治療,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早前研發的「動力型膝下義肢」及「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項目,可助膝下截肢病人輕鬆行走及協助篩查大腸癌,而發明早前更在「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中創新組獲獎。
Date: 
Tuesday, August 1, 2017
Media: 
am730

中大生研發動力義肢獲創新獎

膝下截肢人士使用的傳統義肢無安裝關節和發動機,行走時費力費時,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有學生研發「動力型膝下義肢」,根據人體踝關節運動特性設計,義肢腳跟著地時儲存能量,並在提起時釋放以助邁步,更加省力。該發明與另一項發明「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在本年度「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
Date: 
Tuesday, August 1, 2017
Media: 
Sing Tao Daily

中大生兩項發明奪獎 摩打彈簧膝下義肢有動力

傳統義肢沒有動力,令截肢者使用時十分費力。中大學生研發一款結合彈簧與摩打的動力義肢,令使用者可走得更輕鬆和穩定。另有中大學生設計一款機械人,可更安全進行大腸癌檢查,兩項發明奪得本年度「挑戰杯」香港區創新組別二等獎及三等獎。
Date: 
Tuesday, August 1, 2017
Media: 
Headline Daily

中大新研究 小巧精確易用成本低 氣體檢測系統助醫療診斷

中文大學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一種氣體檢測系統,所使用的光聲光譜技術可大幅降低操作成本,且小巧便攜、靈敏度高,可快速準確地檢測如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甲醛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亦可用於分析病人呼出的氣體成分,作為偵測疾病特徵的醫療輔助工具。
Date: 
Sunday, July 23, 2017
Media: 
Sing Pao

中大新技術 聽到氣體聲辨症

氣體原來會發出聲音?中大團隊利用光聲光譜技術擴大氣體的聲音,可實時「聽到」甲醛、一氧化氮的有害污染物,更可分析病人呼出的氣體,即時知道胃部有否幽門螺旋菌,此技術將於10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進行臨床測試。
Date: 
Wednesday, July 19, 2017
Media: 
Sky Post

氣體檢測可驗疾病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團隊經過3年時間,研發出一種氣體檢測系統,利用石英增強光聲光譜技術,配合不同裝置,可快速檢測如一氧化氮及甲醛等多種有毒氣體。領導團隊的助理教授任偉指,系統透過檢測氣體吸收激光產生的聲波信號,即可「聽聲識氣」,核心組件成本僅數百元,更有實時結果,應用範圍更廣。
Date: 
Wednesday, July 19, 2017
Media: 
am730

中大低成本測氣體助驗疾病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發明出一套小巧便攜,又有高靈敏度的「便攜式氣體檢測系統」,系統不單可檢測有害氣體,更有望發展成偵測疾病的醫療輔助工具,透過病人的呼氣偵測體內是否有潛在疾病,如胃潰瘍、慢性心力衰竭、肺癌等,及時發現病症,大大提高治愈機會。該系統將於本年10月於公立醫院進行臨床測試。
Date: 
Wednesday, July 19, 2017
Media: 
Ta Kung Pao

低成本氣體檢測術 驗幽門螺旋菌

中文大學研究團隊以低成本研發出可攜式微量氣體檢測系統,透過「石英增強光聲光譜技術」,能在○點一秒內量度污染物濃度,並計劃應用於檢測幽門螺旋菌的吹氣測試。研究團隊將於今年十月聯同中大醫學院在公立醫院進行臨床測試,長遠有望可取代由外國引入的昂貴氣體分析裝置,伸延作偵測多種疾病的醫療輔助工具。
Date: 
Wednesday, July 19, 2017
Media: 
Oriental Daily News

Pages